在经过了以“虎猫狗”为代表的互联网玩家的深度洗礼后,汽车后市场品牌化、连锁化蔚然成风,吸引了曾经黯然退场的车企二次入局。
今年,奇瑞汽车通过其全资子公司安徽速美达科技公司,再次加码汽车后市场。9月初,由奇瑞汽车强力支持的汽车后市场服务连锁品牌佰驾适汽车养护中心全国第二家门店于安徽亳州正式开业。
不仅奇瑞,在2025成都车展上,上汽集团总裁贾健旭透露,将依托自身强大的体系能力,年内布局1000家“上汽养车”门店。其实早在去年,广汽本田在“从服务一个人到服务一家人”创新服务模式的指引下,陆续建成了6家“乐享养车”超级服务中心和3家“乐享养车”服务中心,打造涵盖无忧续保、安心理赔、钣喷维修、整备翻新、精洗美容、新能源维修等服务的售后服务综合体。
不难发现,在吸取了前车之鉴后,车企大有携汽车后市场连锁品牌2.0版本卷土重来之势。
汽修连锁头部企业两极分化
统一的门头和工装、整洁的车间、标准的服务流程、透明的收费,单从感官上看,这样的汽修连锁门店就给人一种服务质量更有保障的感觉。
不久前,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4年中国汽车后市场连锁企业Top50”显示,Top50连锁企业门店总数达24.04万个(含新增的新能源充电服务类门店14.96万个)。与2023年同期口径(包含汽车维修保养类、洗车美容装具类、供应链类企业)相比,门店总数同比增长约7.08%。其中拥有1000个以上连锁门店的企业有31家。Top50企业中,成立时间在20年以上的有14家、11~20年(含)的有10家、5~10年(含)的有25家、5年以下的有1家。
从“2024年生活服务业连锁企业TOP100”榜单可以发现,头部的汽车养护维修企业呈现出较为显著的规模特征。其中,营收规模突破50亿元的企业有7家,门店数量突破1000家的达到10家。这表明汽车养护维修行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孕育出一批具备较强实力和广泛覆盖的大型连锁企业。
汽车后市场专家刘加兵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连锁品牌不仅提供传统维修保养,还将服务范围拓展至美容、洗车、钣金喷漆、轮胎、保险等多个领域,旨在为车主提供一站式的综合服务体验。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增长,连锁品牌在服务燃油车的同时,亟需加大对新能源车的服务力度,推出混动、纯电车型专属服务方案。此外,需要注重利用数字化技术,提升效率和客户体验。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年底,途虎养车工场店共计6874家,同比增加965家,全年营收约148亿元,同比增长8.5%。中石化易捷养车门店达到10056家,同比增长5.85%,营收116.5亿元,同比大增429.55%。相较于2023年,精典汽车、中策车空间、车享家、爱义行、吾行养车5家品牌落榜。从榜单可以看出,行业头部企业也并非强者恒强,而是出现了两极分化。
车企第二售后体系逆势入局
众所周知,汽车后市场正处于洗牌期,汽修汽保的生意远不像前些年好做了。
根据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数据,截至7月8日,全国汽车维修注册且在册的门店数量为38.2万家,较4月9日的42.9万家,3个月的时间减少4.7万家,相当于日均倒闭522家门店。
F6大数据研究院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汽车后市场累计产值同比下滑5%,进厂台次下滑4%,市场需求收缩幅度显著。
其实去年就有不少行业人士感受到汽车后市场的寒意,客户维保频次在降低,对价格敏感度在提升。不过在洗牌期,有出局者,也有新进入者。2024年,货拉拉旗下LaLa养车、滴滴旗下小桔养车、抖音旗下“懂车帝养车”先后杀入汽车后市场。与此同时,车企也不甘于仅与“虎猫狗”开设联合门店,而是迫切以独立连锁品牌涉身其中。
去年4月8日,广汽本田首家“乐享养车”服务中心在重庆正式投入运营。“乐享养车”服务中心定位社区店,项目总投资超过100万元,占地面积600多平方米,拥有2个新车交付展位、2个标准接待工位、4个保养工位、2个精洗美容工位,以及近200平方米的客户休息区。
奇瑞推出的佰驾适,则是在前期定位为第二备件品牌,之后发展为一站式汽车生态服务商。据了解,首批试点门店以奇瑞体系内4S店集团投资为主,业务覆盖洗美、基础保养、简易改装等场景,重点布局四五线城市及县域市场,意在填补现有渠道的覆盖盲区。
据悉,依托奇瑞成熟的供应链和技术实力,佰驾适提供的产品价格较原厂件低30%~40%,目标客户为体系内流失用户及整个汽车消费群体。
刘加兵认为,车企逆势二次入局的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驱动因素,既有短期商业补足(利润、现金流)的考量,也有中长期生态、品牌与渠道控制的战略动机。首先,随着新车市场竞争白热化,新车销售的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车企需要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而拥有巨大存量市场的售后服务无疑是一个理想的选择。其次,车企的终极目标,并非单纯的售后服务业务,而是重建一个完整的汽车后市场生态。这个生态链涵盖了零部件供应、维修技术、数据沉淀、用户运营、延伸金融、保险、二手车、换电等生态服务等多个环节。通过掌握这一生态主导权,长期看对整车生命周期价值更重要,并从根本上应对来自第三方平台的挑战。
吸取教训 加速迭代
值得注意的是,从以往战绩看,车企开拓4S店渠道之外的维保连锁品牌,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对比2023年和2024年的“中国汽车后市场连锁企业Top50”榜单发现,斯泰兰蒂斯(武汉)管理有限公司旗下欧洲维修门店数量从845家缩减至700家,上汽通用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旗下车工坊门店数量从700家缩减至602家,上汽车享家门店数量从300家缩减至208家。仅奇瑞集团创立的车贝健门店数量从460家增长至483家。
如今,福特中国Quicklane、广汽大圣车服、东风日产OKcare已经销声匿迹。此外,广汽本田在2016年推出的“喜悦快修”,也逐渐淡出市场。
此次广汽本田布局后市场可以说是杀了个“回马枪”。公开资料显示,“乐享养车”是由经销商投资建店,将引入先进的数字化工具与智能化技术,打造集高效维修、便捷保养、个性化定制、互动体验于一体的新型服务中心。
无独有偶,上汽集团早在2015年就布局了汽车后市场连锁品牌车享家,巅峰时期,车享家全国门店超过2000家,其中直营模式门店超过1000家,但如今车享家网络数量已收缩至200家左右。
而此次上汽推出的上汽养车核心定位是高频基础服务,通过“核心城市直营+下沉市场加盟”模式,重点覆盖快保、轮胎更换、电池健康检测等标准化业务,希望构建起“养车网点+4S店+商超快闪店”的立体服务网络。
对于车企二次入局售后连锁,刘加兵建议,首先,明确品牌定位、目标用户与盈利模型。车企需要明确自己的售后连锁品牌是做低价高频的社区快保,还是高毛利的原厂深保与钣喷,抑或是“混合型社区+预约深保”。不同定位决定了不同的供应链、人员与定价策略。同时清晰界定与4S店之间的服务差异,避免与4S店的维修业务形成直接冲突。
其次,先做可复制的“样板店”,把培训、零配件配送、质检、客户体验等做到标准化与数字化,再复制推广。
第三,构建数字化中台,实现客户、门店、供应链和技术信息的互联互通,提高运营效率和用户体验,同时打通会员与后端生态(保险、二手车、零配件),把售后服务当作留存与复购入口,建立能沉淀客户、产生数据的会员体系,并把数据用于定向服务和交叉变现。
第四,重视赋能加盟商,维持其财务的可持续性。车企应为加盟商提供技术培训、供应链支持、市场营销和门店管理等全方位的赋能,确保服务质量的统一性和标准化。此外,还要明确加盟/自营的边际贡献和回收期,设定合理的加盟政策、保证金、退店机制与品牌保护规则,提升加盟/自营的盈利能力,避免主动或被动退出造成声誉风险。
最后,开放合作整合生态资源。车企可以考虑与第三方连锁品牌继续保持开放合作,共同探索更高效的合作模式,实现互利共赢,同时与车企的销售、充电、二手车等业务联动,形成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增强用户黏性。
来源:中国汽车报